翰墨养精神 撇捺写人生 ——吴中华评吴荣华先生的书法人生

88999.jpg

吴荣华  1956年出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门市书协顾问。2017年在武汉卓尔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出版《吴荣华书法作品集》,部分书法作品被湖北美术馆、西安美术馆等收藏。书法作品参加中日联展、中韩联展、中新联展,并被《湖北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推介。2020年为安徽合肥市南艳湖公园四个景点题写匾额。40幅书法作品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邮票在全国发行。

作品入展:

  • 湖北省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

  • “美丽湖北”书法展

  • 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晋京展

  •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书法作品展

  • 全国正体书法作品展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法作品展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作品展

  • “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荣获奖项:

《书法》杂志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展览优秀奖

翰墨养精神  撇捺写人生

——评吴荣华先生的书法人生

吴中华

暮品朝临数十年,千秋范式记心间。 

精工典雅多神韵,笔墨交融别有天。

在湖北书法圈内,许多人以为吴荣华和我是同胞兄弟。其实不然,他和我虽然都是天门人,但他出身在天门市岳口镇,我则出生天门市黄潭镇,相距30公里。不过三十余年来的交往,使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和兄弟。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著名中国画画家,天门市群艺馆美术部主任王德忠老兄介绍年长我几岁的吴荣华老兄专程到荆州找我切磋书法。老乡见老乡,特别的高兴。那天我们聊得很是投机。自那以后我才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后来日渐频繁的联系和交往,我越来越关注他和他的书法了。

一九七六年三月,吴荣华应征入伍,成了解放军汽车八团的一名汽车兵。在部队服役几年,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初心不改、一心向学,坚持学习和研究书法。由于字写得比较好,他经常被连队首长安排出黑板报,办宣传专栏,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和称赞,因此他的书法在部队小有名气。一九八二年退伍后,吴荣华成了岳口镇政府的一名小车司机。正逢书法热在全国兴起,刚刚到地方,工作很忙,加上两个儿子要抚养,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他曾一度想放弃书法。但有领导和朋友的鼓励,家人的支持,他最终坚持了下来。自那以后的几十年,不管工作多忙,家务事多繁杂、多累,他总是在干好本职工作和家务的前提下,钻时间, 挤时间临碑习贴、看书学习。正是他的孜孜矻矻,刻苦努力,其作品屡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并成为天门市本土第一个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说实在的,我非常佩服荣华兄书法人生的三种精神。

一是他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最能说明问题是他“三句话不离本行(书法)”,   与他在一起,不管你是不是爱好书法的,不出三句,他一定是谈到书法,好象在他的话题中只有书法。谈书史、谈书论、谈书家、谈书技、谈学书体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有几次,在场的大都不是书法圈中人,他也大谈书法如何如何,我见状便说,“荣华老兄你能不能谈点别的”,他才作罢,由此可见一斑。在荣华兄的心中,书法占有重要的位置,更占用了他的许多时间和精力。据他讲,自2000年开始,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不是临碑习贴,就是看书学习。小楷是他的主攻方向,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靠的就是他的小楷作品。他的小楷胎息锺繇的《荐季直表》和《宣示表》。迄今为止,他都记不清临了多少遍了。不过,他也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力求临习一次有一次收获。从整体和细微处把握原帖的精髓,从用笔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从起笔切入的不同方向,到行笔孤度的不同变化,以及收笔笔势的不同,从一点一画起行收笔中掌握提按、轻重、长短、方圆、收放、正欹等。

微信图片_20250521155056.jpg吴荣华  楷书录诗词数首扇面组合

他认为,要写好小楷无隶不古,无行不活。鉴于此,他交替临习《石门颂》,汉简千字文,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米芾的《蜀素帖》等。故而他的书法取法明显,既有古人的神韵,又有自己的笔墨语言及审美追求,有别于目下的千人一面。他的小楷高古、精到、典雅、自然、气韵生动。

书法是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艺术,既要从心所欲,也要不逾规矩。书写是感性的发挥,是经过理性思考与分析,甚至是经较长一段时间实践,才能成竹在胸。“翰不虚动,下笔有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深谙心法驾驭技法,所以,在创作中,他追求以心驭手,心手双畅,我写我字,我写我心。

微信图片_20250521155043.jpg吴荣华  楷书录苏轼文三篇条幅 

二是他在诗文等综合素养方面学思并举的进取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不可或缺。没有真心的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而没有思,也不可能有学的深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家要有文化,有学养,有修为以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方面,荣华兄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真功夫的。退休后十年来,他有计划的阅读了包括书史,书论、文学、美学、哲学等大量的书籍,还做了不少的学习笔记,写了不少的心得文章。尤其可贵的是他学格律诗,写格律诗,特别是他写的七绝,我认为有相当的功夫,除了用字,平仄,押韵都很讲究外,都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而不是无病呻吟、空洞无物。这里选录他的几首近作以飨读者。如在观看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的书法后有感:“先生道法辟蹊径,笔墨辛勤夜未停。老辣稚拙藏雅致,书坛独步矗豪英”,诗中把金先生书法的特点以及他在当今书坛的地位顷刻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又如他读了中国文艺家评论家协会会员、书法报社原副总经理魏开功先生的诗书后写下了“钺山智慧胜群雄,联墨诗词傲楚风。互鉴文明传友谊,开疆拓域建奇功”的诗歌,我以为他的这首七绝最值得称赞的是第二句,此句当是这道诗的诗眼,写出了魏开功先生多面手的风采及艺术成就。再如他的学书感怀:“曙光习字月研诗,翰墨文心不负时,壮志未酬需奋进,书坛胜景百花滋”,可谓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朝夕习字研诗仍难如愿的真实写照。

微信图片_20250521155052.jpg吴荣华  楷书录自撰诗二十五首手札

三是他勇于担当、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荣华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书家。近十多年来,他先后应邀无偿为岳口高中、天南中学、天门市中小学教师讲授书法和点评书法作品,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于2016年3月成立的天门市岳口书画园,由成立之初的6人发展至今天40多人的规模。为了办好书画园,他动了不少脑子,想了不少办法,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从场地建设到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书法沙龙活动,他总是亲力亲为,毫无怨言。通过近十年不懈的努力,使书画园的书友们,无论是学楷书的,还是学行草、隶篆、篆刻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其中有10多人凭借自己的创作实力加入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在书画园,凡要求书友们做到的,荣华兄和李训宏等几位老师首先做到,如每次沙龙活动一临一创的作品,缴纳会费,进餐AA制等,从不搞特殊。如有书友加入了省书协,书画园都要发给一定的奖金。此外,荣华兄还要赠送自己精心创作的两件小楷作品,以示鼓励,激发书友们的学书热情。近十年来,他给书画园每一位书友都赠送了一幅小楷《心经》,使书友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特殊待遇。

荣华兄和他的老伴一直在安徽合肥照顾小孙子。为了不影响书画园的活动,近十年来他有近200天的时间是在往返于合肥与岳口之间的高铁和汽车上度过的。因此,接送孙子上学的任务全部落在他的老伴身上。加之他的老伴身体本来就不好,时间长了以后,老伴、儿子媳妇不免要埋怨几句,荣华兄总是一笑了之。可以想见荣华兄为了书画园的事克服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而且在疫情三年期间,他个人也承担了安全风险,这对于一个不拿一分钱报酬的老书家而言实在是不简单,可圈可点可赞!

                                                                                                                         2025年5月16日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顾问吴中华)

关于作者: admin2

为您推荐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