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青年圆锥角膜危机,南宁爱尔眼科交联术点亮希望之光

近期,来自广西融安县浮石镇隘口村的20岁青年小欧,因罹患严重的眼部疾病“圆锥角膜”,在某医院确诊后,医生建议其转至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小欧一家陷入了困境,特向“看得见的希望”公益项目申请援助,希望能借此重获眼部健康。

小欧的家庭并不富裕,家中共有四口人,包括父母、姐姐和他本人。这个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开支压力,主要依靠父母务农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颇为拮据。姐姐虽然已大学毕业,但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其不稳定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个人日常开销。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欧不得不放弃了学业,早早进入社会谋取生计,但没有学历和技能的他,在寻找零工时也屡屡被拒。更为不幸的是,他的眼睛也开始出现问题,视力严重下降,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工作,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生活困境。

(小欧眼部侧面图)

大约10个月前,小欧的右眼开始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视力变化迅速,且偶尔伴有眼红、眼痒的症状。他曾尝试到眼镜店配镜以改善视力,但遗憾的是,配镜后的矫正视力并未有所提高。在眼镜店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去年12月他前往某医院就诊。经过专业检查,小欧被确诊为“圆锥角膜”,并被告知需要行角膜交联术进行治疗。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非炎症性、慢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其病变发展像吹气球一样。以角膜扩张、中央或旁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从侧面看,会发现眼角膜是往前凸出的。圆锥角膜主要发病在青春期,因为圆锥角膜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现时往往已经给视力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又称为青少年视力的“隐形杀手”。

患者处在圆锥角膜发展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较早期的圆锥角膜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或者隐形角膜接触镜(RGP)来矫正散光,提高视力,但戴镜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且部分患者不能适应配戴RGP。进展期圆锥角膜需及时治疗,多数可通过角膜交联术提高角膜硬度,延缓甚至是阻止圆锥角膜进展。而晚期圆锥角膜只能实施角膜移植手术,由于角膜供体有限且稀缺,角膜移植手术往往需要等待。

因此,对于圆锥角膜的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患者没能早期及时发现,致使耽误治疗时机,会造成视力显著下降甚至失明。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今年1月小欧听从医生的建议来到了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医师在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小欧双眼角膜中央变薄前凸,有不规则的散光,尤其是右眼散光高达550度,而CP联合检查显示右眼角膜前表面高度差+30μm,后表面高度差+70μm;左眼前表面高度差+12μm,后表面高度差+35μm,被确诊为“双眼圆锥角膜”。幸运的是小欧的圆锥角膜的病情处于早中期,医生建议他立即入院接受角膜交联术治疗。

(黄秋水博士为小欧施行角膜交联手术)

然而,面对远超预期的手术费用,小欧一家陷入了困境。他们深知,只有通过手术,小欧才有可能重获健康的双眼,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在了解到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有“看得见的希望”公益项目后,小欧一家特向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够得到公益项目的援助,以缓解手术带来的经济压力。

“看得见的希望”公益项目是由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可以帮助家庭贫困的眼疾患者提供公益救助。自执行以来,已累计救助了超10000名困难眼疾患者,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该公益基金会在得知小欧的情况后,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看得见的希望”的申请流程,很快地小欧的申请顺利通过。最后,由角膜及眼表专科黄秋水博士为小欧先后实施双眼角膜交联手术治疗。

(医生为小欧检查眼睛术后情况)

手术的成功,不仅让小欧的病情得到控制,更点燃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术后的日子里,小欧无比珍惜重获新生的双眼,同时他也感谢那些在黑暗中给予他光明的人。他感谢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的无私援助,还特别感谢医院医生及护士专业与细心。经过这一段治疗历程,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之路。

关于作者: admin2

为您推荐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